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可靠来源,详细资料将在文章结尾部分列出。
文 | 盗风
前言
电影《731》计划于今年7月31日正式上映。事先,网上流传着关于这部电影被举报的消息,声称有数百万人的举报活动。对于这些说法的真实性,我无法确认,但显然其中有不少夸大的成分。
展开剩余88%然而,更令人气愤的是,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人试图抵制《731》,其言论也暴露出某些极端反华分子的丑恶嘴脸和双重标准。
复杂的社会成分
在《731》上映前,某社交平台上曾有用户发起了一场问答,内容为:“请问大家是否会观看《731》?为什么会有家长举报这部电影,是否存在‘汉奸’?”
在打开这些问题前,我本以为大多数网友会支持这部电影,即便有些人对这一题材不感兴趣,至少不会直接否定。但现实的情况让我大跌眼镜。
第一个出现的网民,头像是柯南的图标,他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去看,更不会带孩子去看,并扬言要举报此电影。
在浏览他的个人主页后,我似乎明白了这个人的立场。每当涉及中国的话题,他总是充满敌意,恶意贬低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国家,甚至与中国毫不相关的事件,他也试图找寻漏洞加以抨击。
这只不过是他的部分发言,他的其他言论甚至更加激烈,充满了极端的反华情绪。
除了这位网民,评论区里还有不少类似的言论。更有一位“高知”分子,直接在个人简介中公开表明自己的“立场”。他说自己从去年开始就对《731》进行举报,将这类电影称为“情色爱国主义”。他甚至直言:“我知道大家看到这里一定很感谢我,但其实不用客气,这才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他的个人主页依旧充满了偏激的言论,尤其在推荐日本的血腥动漫时,嘴上说着电影《731》过于血腥,实则自我矛盾,展现出典型的双重标准。
这种带有强烈情感偏见的言论不仅令人愤怒,也让人对“高知群体”产生了深深的疑问。
自诩“高知”的反华者
我曾看到过一个非常理性的网友评论,认为是否观看《731》是每个人的自由,即便有人选择抵制也可以理解,但最起码让孩子们知道历史上的这一段惨痛经历。然而,这种理智的声音却只获得了五个点赞,反而那些极端、偏激的观点得到了一定的支持。
更有一些“高知”在提到日本侵华历史时,总是通过提及其他历史事件,比如沙俄屠杀、满清屠杀,来转移对日本侵华战争的讨论。这种故意偏题的行为无非是在为日本洗白。
从这些人的主页来看,至少有七成的人曾发表过赞美日本、美国、以色列的言论。显然,这些人并不是单纯发泄情绪,而是在用巧妙的方式为日本的罪行开脱。
这些所谓的“高知”,表面上大谈“民主自由”和“言论自由”,但在自己发布反华言论时,他们却无所顾忌,甚至鼓动举报爱国者的言论。这种行为,简直就是典型的“双重标准”。
谁在真正限制谁的自由?
回到电影《731》,尽管电影尚未上映,我们尚无法评判其质量,但无论如何,是否观看该片应当是每个人的自由。他人无权干涉,更不应当通过举报等方式去限制他人的选择。
我甚至猜测,即便电影质量不错,依然会有人站出来批评。如果电影中有所谓的“血腥镜头”,他们会批评电影太过暴力;如果隐去了这些镜头,他们又会批评电影没有真实还原历史。无论电影如何,这些人总能找到理由来反对。
在去年,关于《731》被举报、遭到抵制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来。那时,我本不太相信这些传闻,认为这或许是营销号为了蹭流量。即便是官方媒体也并未报道此事,评论区中也没有看到太多贬低电影的声音。
然而,临近电影上映时,我才发现,一些被称作“高知”的人开始在特定平台上对电影发起抵制。这也让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,网络上确实有一些人,隐藏着许多无法直视的恶意。
为何在其他平台很少看到类似言论呢?我只能猜测,那些“高知”不敢在更开放的平台上公开发声,因为他们知道,若在其他地方发布这些极端的言论,很可能会遭遇强烈的反击。
小结
张纯如曾花费多年心血撰写《南京大屠杀》一书,最终遭到日本政客的威胁,并因此饱受打击,最终因抑郁症自杀。值得一提的是,张纯如虽然是美籍华裔,但她的遭遇如果发生在中国,恐怕会遭遇更多来自亲日“高知”的网络暴力。
言论自由应当是一种理智的权利,而不是用来颠倒黑白、误导他人的工具。那些不希望后代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“高知”,正是提醒我们,国家应当更加大力地宣传这段历史,让年轻一代铭记,并警惕任何可能再次发生的威胁。
至于《731》电影,虽然现在无法对其质量做出评价,但它所讲述的历史无法被抹去。历史应该被正视,而非逃避。
发布于:山东省鑫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